酷游ku112

X

  • 请输入姓名

  • 输入有误

  • 输入有误

  • 请输入留言内容

总计 85条留言

留言板

  • 2016/09/23

    网友:王老师
    感谢戏曲研究院对我2016年9月19日关于对二次创排秦腔历史剧《诗圣杜甫》的观后感进行了回复,欣闻研究院于9月22日再次召开专家研讨会,希望进一步提炼,使该剧成为经典保留剧目。本人建议将《诗圣杜甫》的人生总结唱段安排在剧尾作为全剧的高潮,更能引起观众共鸣,可借鉴《大树西迁》和2005版《杜甫》,熊东林的领唱应该更洪亮点,不当之处请:。 另外,看了院属艺术团体介绍,在青年实验团的演出剧目演员表中,出现了同一个演员在不同剧目中职称不一致的现象,如刘照亮在《状元媒》中是国家一级演员,其它剧中均为二级演员,王小平在其它剧目中均为国家一级演员,在《龙凤呈祥》中饰演周瑜时又变成了优秀青年演员,其他团的演员介绍也有职称混乱的情况,望校正!
    回复:好的,非常感谢。我们会进行调整。

    2016/09/26

  • 2016/09/22

    网友:禹门激浪
    网站更新好。。 建议开展读书及碟片业务。
    回复:谢谢您的关注和提议。

    2016/09/26

  • 2016/09/22

    网友:希望保持
    突然看见研究院的网站变了,感觉还挺耳目一新的。特别是这次演出信息发的比较好,预告的时间也挺长的,方便了我们看戏的。但是以前网站的演出预告真不敢恭维,随便改,希望保持。
    回复: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争取做得更好!

    2016/09/22

  • 2016/09/22

    网友:关于李东桥的文章怎么开头就有个引号?
    关于李东桥的文章怎么开头就有个引号?引用到哪里了?编辑看看。
    回复:谢谢,后台修改下!

    2016/09/22

  • 2016/09/19

    网友:王老师
    2005年由党小黄创作、李东桥先生主演的新编秦腔历史剧《杜甫》我去剧院看了2遍,后来又买了数十张光碟送亲朋好友观看。该剧从导演、音乐、配器、唱腔设计到演员的表演都堪称一流。编剧和导演通过杜甫一生中的几个典型阶段形象地挖掘出杜甫善良的品性和为民请命的责任感,給了杜甫骨骼和血肉,給了杜甫悲苦、悲情、悲壮环节中的大写意。李东桥先生在剧中拟化而出,收放自如,用苍凉、悲壮的大秦之腔将诗圣杜甫可悲、可叹、可敬、可畏、可歌、可泣的一生展现的淋漓尽致,剧中每场戏都有令人震撼的情节,杜甫虽然一生不得志,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品性是他至高的精神境界,在观看该剧过程中我数次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深深的被演员的表演折服。 2016年9月18日晚,我满腔期待走进戏曲研究院剧场观看经重新创排,由小梅花秦腔团演出的《诗圣杜甫》,强大的演出阵容(包括乐队)和华丽多彩的舞台设计均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主演王航、唐喜良、孙艳、魏燕妮、李江伟均是我敬重的秦腔新秀,他们的演技在其他几部传统戏中已得到观众充分认可,大家都感觉秦腔后继有人了。应该说杜甫是个悲剧人物,特别适合苍凉、悲壮的大秦之腔来表现,可在新创排的《诗圣杜甫》中我没有找到特别能打动观众、催人泪下、令人震撼的场景,更多的展现了杜甫的无奈和软弱,感觉创新有余,继承不足,少了秦腔的韵味和程式,不能怪演员,是导演把它导的有点像歌剧了!戏曲研究院这样太偏离秦腔原汁原味的创新之路恐怕要反思一下,否则秦腔以后还有什么特色可言?也许是2005版《杜甫》给我留下的震撼太过强烈吧,也可能是我先入为主,作为一个戏迷,只想让我们的国宝在传承中发扬光大,绝无其它恶意!
    回复:非常感谢您的意见,研讨会也开了几次了,新剧还在打磨中,希望您继续关注。

    2016/09/22

  • 2016/09/12

    网友:研究院老戏迷
    很久么看研究院的网站,今天一打开竟然眼前一亮。关键是还有微信和手机也能看,太好了,拿手机就可以看节目了,还时髦的很。
    回复:谢谢关注!

    2016/09/13

  • 2016/09/06

    网友:戏迷歪歪
    突然发现网站改版了,这次感觉挺古朴素雅的。希望越做越好~~
    回复:谢谢支持。

    2016/09/06

  • 2016/08/19

    网友:戏迷:永远的蔡志诚
    蔡志成走了,永远地走了!他带着亲人悲伤走了,带着戏迷的惋惜走了,带着秦腔演员的遗憾走了,带着一身的表演技巧走了,带着满腹秦腔宝藏走了!走了,永远地走了。。 你准备将自己毕生的表演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演员,你准备将自己演戏、导戏的感悟写出来留给后人,你准备系统地总结秦腔的发展史。可是,这一切终成梦幻!他走了,永远地走了。。 蔡先生不能走,秦腔需要你!蔡先生不要走,观众需要你!蔡先生不敢走,演员需要你!蔡先生,你那卓越的导演技能、丰富的表演理念、你那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和独特的艺术视角、你那敏锐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当今谁能超越?试问,秦腔演员中有几个没有得到你的亲传?可是,你走了!永远地走了。。 也许你太累了,也许上天也嫉妒你的才华!蔡先生为什么只留在人间给民众带来精神的愉悦?上天召你回去,他们也需要精神食粮。 你的艺术魁宝将永留人间! 蔡先生——一路走好!
  • 2016/08/19

    网友:戏迷:看《大树西迁》后的感动
    看《大树西迁》后的感动 我保存着2009年12月30日陕西戏曲研究院的一张戏票,非常普通的一张票,但舍不得丢弃。因为它保留着一份感动,记录了难忘的一件事。 那晚是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以上海交大内迁西安的史实,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老一代知识分子“天地作广厦,日月作灯塔,那里有事业,哪里有爱,那里就是家”的精彩人生,写了孟冰茜教授为代表的那一代人舍小家为国家的高尚情操。李梅饰演的孟冰茜,刘照亮饰演的周长安,张蓓饰演的杏花,李娟饰的伊美兰等等演员,神情各异,异采纷呈。以高亢嘹亮的秦腔,演绎了一场催人泪下的拓荒的先行者的颂歌。最后一场戏,孟冰茜退休回到朝思梦想的故乡——上海,但她寝食难安,杏花千里迢迢送来西安的土鸡蛋,伊美兰送来了新出的书,孙儿要到新疆去支教,周长安送来表达尊敬爱戴的万朵红玫瑰,为她拉响了苍凉激越的板胡,燃起孟冰茜难以平伏的心绪,思绪万千,心潮起伏,一大段“乱弹”,表达她此时此刻的心境。李梅饱含*地唱出孟冰茜的心声,行腔时缓时疾,时而如平湖秋水,时而如飞流瀑布,声如娟娟溪流丁丁冬冬,嗓若涛涛洪流穿云裂石。抑气低微处可闻落针之息,腔调高扬处声裂九天游云。满头白发,迷离的眼神,微曲的躯体,缓慢的步伐,以精湛的表演活化了孟冰茜,做到行似和神似。舞台上活脱脱站立着一位老教授,一位女性的老教授。戏在孟冰茜准备重返西安的高潮中,嘎然而止。观众起立,全场爆发一片掌声。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演员一队队走上舞台向观众谢幕,台上和台下一片欢快的气氛。主要演员一一登场了,但是李梅千呼万唤不出来。出现在舞台上时,是被两个工作人员搀扶着的。那天有领导讲话,我们看到:搀扶的工作人员第一次给李梅喂了几粒药,李梅斜*在搀扶人的身上,又接着喂给了几粒。李梅努力坚持地挺了挺身子,突然訇然倒地,台上顿时一片混乱,观众眼睁睁看到四个人把李梅抬了下去,心高悬着担心李梅的病情。剧场一片寂静。“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观众对为秦腔振兴的艺术家们,演员们的尊重和敬意。李梅病成这样子还能坚持把这本大戏演完,还能*澎湃地把这本“乱弹”唱完。真是不易呀!是何等的敬业。 剧场外响起汽车的发动声,一定是把李梅送往医院的汽车声。心中默默地祝福她能很快的好起来。 在秦腔四大名旦,梅花奖的主李梅的身上,在众多年轻人演员的身上能看到昔日秦腔大家的影子。看到了一群为秦腔的崛起的而勇于拚搏的人们。 我保存着陕西戏曲研究院的一张戏票,非常普通的一张票,但舍不得丢它。因为它保留着一份感动,记录了难忘的一刻。
  • 2016/08/19

    网友:戏迷:秦腔年轻观众的培养
    一部《迟开的玫瑰》不知拉动了多少年轻观众,包括自己,从此喜欢上了古老戏曲!还有一个原因,戏曲是角儿的艺术,有了好角儿,加上好戏,戏与角儿的结合,赋予了戏的灵魂,也更大程度上拉动了年轻观众!作为全国现代戏创作的重阵,酷游ku112一直在用现代题材演绎现实生活,也征服了那些不喜欢戏的年轻观众,还有一大批年轻的大学生们,更多的年轻人! 从玫瑰到大树,我是在被一次又一次征服,也让我坚定了当初被李梅的玫瑰引领到这条戏曲挚爱之路的信心,当初是那么的喜欢青年团,因为他们毕竟是青年实验团,看他们的戏总是那样的让人有不一样的感觉和思考。他们的迟剧让我认识了好多喜欢戏的大学生,当时还加入了我们陕西的大学生戏迷团。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年玫瑰第一次接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验收,我们好多大学生到现场观看了此剧,我当时是特意从商洛感到西安新城剧场看的。那时第一次观看剧场版的迟剧,从此就认定看戏一定要到现场观看,这样的氛围,这样的舞台,会让你完全忘掉自我,把你带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演员产生共鸣!演出结束,我们一大群学生到后台见了李梅老师,她亲切的和我们一一握手,结束后还在剧场外合影留念,她说:“秦腔有了你们,就有希望了,以后肯定会更好”。这就是青年团对年轻观众的培养,好戏好角儿,把年轻观众的心紧紧抓。彩刮颐墙艚舻馗孀潘,团结在他们周围,关注着青年团!今天的大树也是一样,又一次让我们走进了你,也让你们又一次融进了大学文化,走近了知识分子,这样的观众一批又一批的孕育和培养。剧本好,演员阵容更是强强联合,它又一次拉近了戏与观众的距离!仅仅这两部戏就能让我们为青年团叫好,这么多的梅花奖集合在一个团,这就是实力!更是年轻观众的追捧对象!角儿对观众的培养是功不可没的! 长江后浪吞前浪,一个新的表演团体又诞生在秦腔最高学府——酷游ku112小梅花秦腔团!他们虽然不是什么角儿,艺术资历也很浅,但是他们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观众的眼球!有一大批是年轻的观众,他们有在校大学生,有曾经是大学生戏迷团的成员,有社会各阶层的年轻人,尤其是艺校的那一批批在校生们,这些人可敬的是他们是与自己一样的同龄人,或是自己的师哥师姐,或同是80.90后的一批人,他们和自己一样,为什么能在当今多元化的信息时代,为传统艺术坚持和承传着,还是那么的执着和完美,真是让人敬佩!他们也把喜欢他们的年轻朋友的心永久的和他们连在了一起,让我们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深深地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一大批青年观众在你们的培养下逐渐壮大,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你们! 如果说研究院的两个表演团体拉动了年轻观众,还有一支力量,那就是这几年搞的秦腔交响音乐会,比如梦回长安,西安秦腔剧院的新春演唱会,研究院的七朵梅花新春演唱会等,还有秦之声搞的一系列大型专题策划,秦腔实景拍摄等等,这些都很符合现代年轻观众的审美!我个人非常的喜欢这种革新和形式,让人耳目一新! 年轻观众的培养,是我们做戏的和爱戏的都要思考的。好的剧本,好的演员,好的创意,用现代手段去包装传统戏曲的路子应该再拓宽,让观众真正享受到不一样的传统,又不失经典的魅力是所有院团和演员要努力的,更是开拓观众和市场的需要!我坚信在全国戏曲又一个春天之际,秦腔的未来前景会更加美好,秦腔观众的更新,年轻化,知识化会更快到来!
<< < 5 6 7 8 9 > >>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05000929号 技术支持:网是科技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

酷游ku112(游戏)有限公司